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清朝靠13副金属甲起家,入关后为何改穿棉甲?真

来源:中国金属通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14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古人自从受到动物“孚甲以自御”的启发,研究出了铠甲之后,铠甲的材质就在不断变化。起初铠甲使用兽皮制成,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金属甲。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,铠甲的材质也

古人自从受到动物“孚甲以自御”的启发,研究出了铠甲之后,铠甲的材质就在不断变化。起初铠甲使用兽皮制成,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金属甲。

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,铠甲的材质也越来越好。在明代,已出现了齐腰甲、长身甲、鱼鳞甲、圆领甲等不同材质的金属甲。


用钢铁打制的铠甲穿戴整齐后,军士的防御力将大为提升,寻常刀剑很难破防。

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,这种沿袭了上千年的旧式铠甲却逐渐没落,反而是用棉花制成的棉甲普及开来。

更有趣的是,清军入关后居然也放弃了努尔哈赤赖以起家的金属甲,转而大规模装备棉甲。


棉甲也叫“绢甲”,通常以纺织品为原材料,如丝绸、棉、麻、织布等高强度的纤维材料制成。

棉甲由甲身、甲袖、甲裙组成,还有小臂,小腿护套等配件。甲表面可染成彩色,丝绸和布的层次达到多层,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,钉有大颗的铁甲泡、铜钉铆固。

从外观来看,棉甲和普通服饰十分相似,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明清军队脱下铁甲,改换成看起来有些简陋的棉甲呢?

这主要是因为在明清时期,火器已经开始普及。尤其是管型火器发展很快,由简单的火铳发展到鸟枪、巨炮;由没有瞄准装置和火绳点火发展到有较完善的瞄准装置和击发装置;由单管发展到多管连发。

当时不仅大量仿制了外来的佛郎机与火绳枪,而且创制了种类繁多的各类火器。仅单管火枪就有无敌手铳、快枪、连子铳、剑枪、千里铳等等。

以三眼铳为例,其中装填的弹丸往往是碎铁砂,在近距离上有着十分可观的杀伤力。根据《天工开物》《神器谱》等书籍的记载以及现代人对三眼铳做的实测,在20米范围内三眼铳应该是可以击破锁子甲的防御的。

这时候棉甲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。这是因为棉甲在过水后强度会增加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初级火器的射击。在抗日时我军游击队曾将层层棉被打湿后套在木板上充当土坦克,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。

虽然棉甲在近距离上同样无法完全抵挡火枪的射击,但胜在价格低廉。

金属甲固然皮厚结实,特别是对于刀剑砍劈具有十分不错的防御能力。但是制作成本高昂,很难在军队中大规模配备。

在中国普及种棉后,棉花的价格变得相对低廉,用棉花制作棉甲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,优势极大。


其次,棉甲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便。棉甲用材比较轻软,在战斗中行动更加自如。要知道如果穿上全身铁甲的话,如果没有战马而是步兵的话,移动将会变得十分困难。在中世纪的欧洲重装骑士如果被拖下战马,很可能就会由于装备太沉无法起身,被敌人活活戳死。

所以金属甲通常都不会覆盖全身,而是选择性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。相比起来,由于棉甲重量轻,对身体的保护范围也就更大。

对于火枪那种类似如今霰弹枪一样的范围性杀伤手段,棉甲显然比金属甲更为实用。

最后,棉甲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御寒保暖。满清兴起于东北严寒之地,在那种自然条件下,棉甲穿起来显然更为舒适暖和。


其实不仅中国的军队使用棉甲,当年马拉松之战的波斯军也有不少配备绵甲的士兵,此装束令希腊联军感到十分吃惊。藏族民间史诗《格萨尔土》中,格萨尔王所统领的领国将军们穿着特制的丝甲,异常坚韧,能抵御青铜刀。在《水浒后传》等明清两代的小说中,也常能见到丝甲的影子。

总而言之,棉甲在明清时代的兴起绝对不是一种偶然,它是在冷热兵器交替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产物。再后来,随着火枪的威力不断加大,棉甲也就逐渐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之上。到了近代,清朝学习西方操练新式军队,也就彻底放弃了棉甲,改穿新式军服了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金属通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st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4/775.html

上一篇: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,如何从皇冠和帝王餐具变
下一篇:白羊座金属是什么 铁

中国金属通报投稿 | 中国金属通报编辑部| 中国金属通报版面费 | 中国金属通报论文发表 | 中国金属通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金属通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